English

从阿克莫棱斯克到阿斯塔纳

1998-06-10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驻阿拉木图记者 贾铁军 我有话说

6月9日,哈萨克斯坦盛大的迁都仪式已进入最后的倒计时阶段。各国记者兵分多路云集新都阿斯塔纳的“旅行者”宾馆。美联、路透、法新、新华等多家通讯社以及BBC、伊塔尔塔斯等各路好手加上当地媒体近300人纷纷聚焦新广场边的迁都庆典舞台,哈萨克斯坦独立后最大的一场新闻报道之战一触即发。

阿斯塔纳各主要街道旁,旧楼的改造、装修、粉刷均已进入最后的工序,建筑队正拆除脚手架,压路机也在拼抢时间,试图在天黑之前辗平最后的路段。一个月前曾随新闻俱乐部到过阿斯塔纳的记者看到已竣工的政府大楼、议会大厦和全部新铺的路面惊讶地说:“这简直是深圳速度。”

阿斯塔纳位于哈萨克斯坦中北部地区,城区面积248平方公里,现有人口30万,预计在未来5年内,城区居民可达50万人。虽然该城的历史不算久远,但也并非像很多人理解的那样是在60年代赫鲁晓夫“垦荒运动”之后才确立城市地位。据哈有关文献记载,早在1832年,该城便以优越的地理位置成为塔什干通向乌拉尔丝绸古道上的重要商贸中心,其集镇曾以马奶和骆驼奶的香醇名扬遐迩,当时此城人称阿克莫棱斯克。60年代初,从俄罗斯、乌克兰等地涌来大批志愿者开垦荒地,城市以此更名“垦荒城”。1992年哈独立后再改名为阿克莫拉。哈语阿克莫拉,可直译为“白色的墓地”,据说,对哈萨克人来说“墓地”可理解为“圣地”,并无不祥之意,但或许是为了翻译后别让人产生误解,或许是纳扎尔巴耶夫政府为纪念迁都这一重要的举措,5月6日总统颁布命令将城市正式定名为阿斯塔纳,哈语意为“首都”。

近日来,力主迁都的纳扎尔巴耶夫总统成为阿斯塔纳最繁忙者之一。他时而在国际俱乐部回答记者提问,时而又出现在商务娱乐中心开业剪彩的现场,电视刚刚播发了他为雪弗龙、阿吉普公司加油站启用发表的祝辞,他又和刚刚抵达的德米雷尔总统一起主持阿斯塔纳唯一一家5星级宾馆的开张仪式。

目前,对“何以要迁都”,人们已不像刚刚宣布迁都时那般热衷了。但这并不意味着人们已完全认同哈政府对迁都动因的说明。哈官方至今仍反复强调“地缘优势说”,即阿斯塔纳地处共和国中部,交通南北通畅,可持续发展空间大,南都北移可促进北方地区经济发展等等。西方同行多认为是“俄罗斯因素”在起作用,坚信为加强中央政府对北方各州的控制是关键所在。

在市内唯一一家中餐饭店的后庭院中,记者找到了当地华人文化中心负责人陈贵林,他和他的两位副手于成久、杨宝生正抓紧操练一支30几人的华人华侨秧歌队准备参加明天的盛典。于成久说,技艺水平并不那么重要,关键在于抒发一种情绪,并在浓重的斯拉夫文化氛围中嵌入一份东方朴素的情感。

9日下午,突厥语国家首脑会议将作为正式庆典前最后一个小高潮,为多日的准备和配合活动划上一个句号,此时,政府大楼上那面轻轻飘动的蓝旗将和哈萨克斯坦人一起静候那个庄严凌晨的到来。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